Linux核心中常用的資料結構和演算法

發布: 2023-07-31 17:06:30
轉載
978 人瀏覽過
Linux核心中常用的資料結構和演算法

Linux核心程式碼中廣泛使用了資料結構和演算法,其中最常用的兩個是鍊錶和紅黑樹。

鍊錶

#Linux核心程式碼大量使用了鍊錶這種資料結構。鍊錶是在解決數組不能動態擴展這個缺陷而產生的一種資料結構。鍊錶所包含的元素可以動態建立並插入和刪除。鍊錶的每個元素都是離散存放的,因此不需要佔用連續的記憶體。鍊錶通常由若干節點組成,每個節點的結構都是一樣的,由有效資料區和指標區兩部分組成。有效資料區用來儲存有效資料訊息,而指標區則用來指向鍊錶的前繼節點或後繼節點。因此,鍊錶就是利用指標將各個節點串聯起來的一種儲存結構。

(1)單向鍊錶

單向鍊錶的指針區只包含一個指向下一個節點的指針,因此會形成一個單一方向的鍊錶,如下代碼所示。

struct list { int data; /*有效数据*/ struct list *next; /*指向下一个元素的指针*/ };
登入後複製

如圖所示,單向鍊錶具有單向移動性,也就是只能存取當前的節點的後繼節點,而無法存取目前節點的前繼節點,因此在實際專案中運用得比較少。

Linux核心中常用的資料結構和演算法

單向鍊錶示意圖

(2)雙向鍊錶

如圖所示,雙向鍊錶和單向鍊錶的差異是指針區包含了兩個指針,一個指向前繼節點,另一個指向後繼節點,如下碼所示。

struct list { int data; /*有效数据*/ struct list *next; /*指向下一个元素的指针*/ struct list *prev; /*指向上一个元素的指针*/ };
登入後複製
Linux核心中常用的資料結構和演算法

雙向鍊錶示意圖

#(3)Linux內核鍊錶實作

單向鍊錶與雙向鍊錶在實際使用上有一些局限性,如數據區必須是固定數據,而實際需求是多種多樣的。這種方法無法建構一套通用的鍊錶,因為每個不同的資料區都需要一套鍊錶。為此,Linux核心把所有鍊錶操作方法的共同部分提取出來,把不同的部分留給程式碼程式設計者自己去處理。 Linux核心實作了一套純鍊錶的封裝,鍊錶節點資料結構只有指標區而沒有資料區,另外也封裝了各種操作函數,如建立節點函數、插入節點函數、刪除節點函數、遍歷節點函數等。

Linux核心鍊錶使用struct list_head資料結構來描述。

 struct list_head { struct list_head *next, *prev; };
登入後複製

struct list_head数据结构不包含链表节点的数据区,通常是嵌入其他数据结构,如struct page数据结构中嵌入了一个lru链表节点,通常是把page数据结构挂入LRU链表。

 struct page { ... struct list_head lru; ... }
登入後複製

链表头的初始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静态初始化,另一种动态初始化。

把next和prev指针都初始化并指向自己,这样便初始化了一个带头节点的空链表。

 /*静态初始化*/ #define LIST_HEAD_INIT(name) { &(name), &(name) } #define LIST_HEAD(name) \ struct list_head name = LIST_HEAD_INIT(name) /*动态初始化*/ static inline void INIT_LIST_HEAD(struct list_head *list) { list->next = list; list->prev = list; }
登入後複製

添加节点到一个链表中,内核提供了几个接口函数,如list_add()是把一个节点添加到表头,list_add_tail()是插入表尾。

 void list_add(struct list_head *new, struct list_head *head) list_add_tail(struct list_head *new, struct list_head *head)
登入後複製

遍历节点的接口函数。

#define list_for_each(pos, head) \ for (pos = (head)->next; pos != (head); pos = pos->next)
登入後複製

这个宏只是遍历一个一个节点的当前位置,那么如何获取节点本身的数据结构呢?这里还需要使用list_entry()宏。

#define 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 \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container_of()宏的定义在kernel.h头文件中。 #defi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 const typeof( ((type *)0)->member ) *__mptr = (ptr); \ (type *)(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 #define offsetof(TYPE, MEMBER) ((size_t) &((TYPE *)0)->MEMBER)
登入後複製

其中offsetof()宏是通过把0地址转换为type类型的指针,然后去获取该结构体中member成员的指针,也就是获取了membertype结构体中的偏移量。最后用指针ptr减去offset,就得到type结构体的真实地址了。

下面是遍历链表的一个例子。

 static ssize_t class_osdblk_list(struct class *c, struct class_attribute *attr, char *data) { int n = 0; struct list_head *tmp; list_for_each(tmp, &osdblkdev_list) { struct osdblk_device *osdev; osdev = list_entry(tmp, struct osdblk_device, node); n += sprintf(data+n, "%d %d %llu %llu %s\n", osdev->id, osdev->major, osdev->obj.partition, osdev->obj.id, osdev->osd_path); } return n; }
登入後複製

红黑树

红黑树(Red Black Tree)被广泛应用在内核的内存管理和进程调度中,用于将排序的元素组织到树中。红黑树被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它在速度和实现复杂度之间提供一个很好的平衡。

红黑树是具有以下特征的二叉树。

每个节点或红或黑。

  • 每个叶节点是黑色的。
  • 如果结点都是红色,那么两个子结点都是黑色。
  • 从一个内部结点到叶结点的简单路径上,对所有叶节点来说,黑色结点的数目都是相同的。

红黑树的一个优点是,所有重要的操作(例如插入、删除、搜索)都可以在O(logn)时间内完成,n为树中元素的数目。经典的算法教科书都会讲解红黑树的实现,这里只是列出一个内核中使用红黑树的例子,供读者在实际的驱动和内核编程中参考。这个例子可以在内核代码的documentation/Rbtree.txt文件中找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ODULE_AUTHOR("figo.zhang"); MODULE_DESCRIPTION(" "); MODULE_LICENSE("GPL"); struct mytype { struct rb_node node; int key; }; /*红黑树根节点*/ struct rb_root mytree = RB_ROOT; /*根据key来查找节点*/ struct mytype *my_search(struct rb_root *root, int new) { struct rb_node *node = root->rb_node; while (node) { struct mytype *data = container_of(node, struct mytype, node); if (data->key > new) node = node->rb_left; else if (data->key < new) node = node->rb_right; else return data; } return NULL; } /*插入一个元素到红黑树中*/ int my_insert(struct rb_root *root, struct mytype *data) { struct rb_node **new = &(root->rb_node), *parent=NULL; /* 寻找可以添加新节点的地方 */ while (*new) { struct mytype *this = container_of(*new, struct mytype, node); parent = *new; if (this->key > data->key) new = &((*new)->rb_left); else if (this->key < data->key) { new = &((*new)->rb_right); } else return -1; } /* 添加一个新节点 */ rb_link_node(&data->node, parent, new); rb_insert_color(&data->node, root); return 0; } static int __init my_init(void) { int i; struct mytype *data; struct rb_node *node; /*插入元素*/ for (i =0; i < 20; i+=2) { data = kmalloc(sizeof(struct mytype), GFP_KERNEL); data->key = i; my_insert(&mytree, data); } /*遍历红黑树,打印所有节点的key值*/ for (node = rb_first(&mytree); node; node = rb_next(node)) printk("key=%d\n", rb_entry(node, struct mytype, node)->key); return 0; } static void __exit my_exit(void) { struct mytype *data; struct rb_node *node; for (node = rb_first(&mytree); node; node = rb_next(node)) { data = rb_entry(node, struct mytype, node); if (data) { rb_erase(&data->node, &mytree); kfree(data); } } } module_init(my_init); module_exit(my_exit);
登入後複製

mytree是红黑树的根节点,my_insert()实现插入一个元素到红黑树中,my_search()根据key来查找节点。内核大量使用红黑树,如虚拟地址空间VMA的管理。

无锁环形缓冲区

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是计算机编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型。生产者产生数据,而消费者消耗数据,如一个网络设备,硬件设备接收网络包,然后应用程序读取网络包。环形缓冲区是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的经典算法。环形缓冲区通常有一个读指针和一个写指针。读指针指向环形缓冲区中可读的数据,写指针指向环形缓冲区可写的数据。通过移动读指针和写指针实现缓冲区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在Linux内核中,KFIFO是采用无锁环形缓冲区的实现。FIFO的全称是“First In First Out”,即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它采用环形缓冲区的方法来实现,并提供一个无边界的字节流服务。采用环形缓冲区的好处是,当一个数据元素被消耗之后,其余数据元素不需要移动其存储位置,从而减少复制,提高效率

(1)创建KFIFO

在使用KFIFO之前需要进行初始化,这里有静态初始化和动态初始化两种方式。

 int kfifo_alloc(fifo, size, gfp_mask)
登入後複製

该函数创建并分配一个大小为size的KFIFO环形缓冲区。第一个参数fifo是指向该环形缓冲区的struct kfifo数据结构;第二个参数size是指定缓冲区元素的数量;第三个参数gfp_mask表示分配KFIFO元素使用的分配掩码。

静态分配可以使用如下的宏。

#define DEFINE_KFIFO(fifo, type, size) #define INIT_KFIFO(fifo)
登入後複製

(2)入列

把数据写入KFIFO环形缓冲区可以使用kfifo_in()函数接口。

int kfifo_in(fifo, buf, n)
登入後複製

该函数把buf指针指向的n个数据复制到KFIFO环形缓冲区中。第一个参数fifo指的是KFIFO环形缓冲区;第二个参数buf指向要复制的数据的buffer;第三个数据是要复制数据元素的数量。

(3)出列

从KFIFO环形缓冲区中列出或者摘取数据可以使用kfifo_out()函数接口。

#define kfifo_out(fifo, buf, n)
登入後複製

该函数是从fifo指向的环形缓冲区中复制n个数据元素到buf指向的缓冲区中。如果KFIFO环形缓冲区的数据元素小于n个,那么复制出去的数据元素小于n个。

(4)获取缓冲区大小

KFIFO提供了几个接口函数来查询环形缓冲区的状态。

#define kfifo_size(fifo) #define kfifo_len(fifo) #define kfifo_is_empty(fifo) #define kfifo_is_full(fifo)
登入後複製

kfifo_size()用来获取环形缓冲区的大小,也就是最大可以容纳多少个数据元素。kfifo_len()用来获取当前环形缓冲区中有多少个有效数据元素。kfifo_is_empty()判断环形缓冲区是否为空。kfifo_is_full()判断环形缓冲区是否为满。

(5)与用户空间数据交互

KFIFO还封装了两个函数与用户空间数据交互。

#define kfifo_from_user(fifo, from, len, copied) #define kfifo_to_user(fifo, to, len, copied)
登入後複製

kfifo_from_user()是把from指向的用户空间的len个数据元素复制到KFIFO中,最后一个参数copied表示成功复制了几个数据元素。

kfifo_to_user()則相反,把KFIFO的資料元素複製到使用者空間。這兩個巨集結合了copy_to_user()copy_from_user()以及KFIFO的機制,給了驅動開發者方便。


#

以上是Linux核心中常用的資料結構和演算法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
來源:嵌入式Linux充电站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
關於我們 免責聲明 Sitemap
PHP中文網:公益線上PHP培訓,幫助PHP學習者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