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Database > Mysql Tutorial > centos 6.x安装Mongodb

centos 6.x安装Mongodb

WBOY
Release: 2016-06-07 16:39:22
Original
1156 people have browsed it

添加Mongodb的yum源 [10gen]name=10gen Repositorybaseurl=http://downloads-distro.mongodb.org/repo/redhat/os/x86_64gpgcheck=0 ?安装mongodb yum install mongo-10gen mongo-10gen-server ?配置Mongodb vim?/etc/mongod.conf 如果启动程序要连接的话,这

添加Mongodb的yum源

[10gen]
name=10gen Repository
baseurl=http://downloads-distro.mongodb.org/repo/redhat/os/x86_64
gpgcheck=0
Copy after login

?安装mongodb

yum install mongo-10gen mongo-10gen-server
Copy after login

?配置Mongodb

vim?/etc/mongod.conf

如果启动程序要连接的话,这里bind_ip写为0.0.0.0

logpath=/var/log/mongo/mongod.log
port=27017
dbpath=/var/lib/mongo
bind_ip=0.0.0.0
Copy after login

?启动mongodb服务

service mongod start
Copy after login

?加入开机启动

chkconfig --levels 235 mongod on
Copy after login

?测试mongodb

mongo
> use test
switched to db test
> db.foo.find()
> db.foo.save({a: 1})
> db.foo.find()
{ "_id" : ObjectId("4b8ed53c4f450867bb35a1a9"), "a" : 1 }
> db.foo.update( {a: 1}, {a: 5})
> db.foo.find()
{ "_id" : ObjectId("4b8ed53c4f450867bb35a1a9"), "a" : 5 }
Copy after login

?防火墙处理

IPTABLES -A INPUT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p tcp --dport 27017 -j ACCEPT
Copy after login

?测试远程连接

mongo server:port/database
## Example ##
mongo 10.0.10.45:27017/test
Copy after login

安装后的配置

此处参考?http://blog.51yip.com/nosql/1575.html

掌握权限,理解下面4条基本上就差不多
1,mongodb是没有默认管理员账号,所以要先添加管理员账号,在开启权限认证。

2,切换到admin数据库,添加的账号才是管理员账号。

3,用户只能在用户所在数据库登录,包括管理员账号。

4,管理员可以管理所有数据库,但是不能直接管理其他数据库,要先在admin数据库认证后才可以。这一点比较怪
添加管理员账号

mongo  
MongoDB shell version: 2.4.6  
connecting to: tank  
use admin                    //切换到admin数据库  
switched to db admin  
show collections;  
system.indexes  
system.users                   //用户表  
db.system.users.find();      //用户表没有数据  
b.addUser('tank','test');   //添加一个管理员账号  
{  
    "user" : "tank",  
    "readOnly" : false,  
    "pwd" : "988432606980d0695e4f668f6bbc643a",  
    "_id" : ObjectId("529e5d543b6a4608ac833429")
Copy after login

开启动用户权限认证

vim /etc/mongodb.conf           //将auth=true前面的注释拿掉 
/etc/init.d/mongod restart      //重启生效
Copy after login

?php中连接mongodb

php客户端连接
1, 推荐方法一

$mongo = new Mongo(); 
$db = $mongo->selectDB('tank'); //切换到tank数据库 
$db->authenticate("tank3", "test"); //认证 
$users= $db->selectCollection("users"); //选取users表 
$cursor = $users->find(); //读取数据 
foreach ($cursor as $id => $value) { 
echo "$id: "; print_r($value); echo ""; 
}
Copy after login

这种方式比较好理解,根命令行下的操作过程差不多。
2,推荐方法二

$mongo = new Mongo("mongodb://tank3:test@127.0.0.1:27017/tank"); //认证用户,这里的数据库,只启认证作用 
$db = $mongo->selectDB('tank'); //选取数据库 
$users= $db->selectCollection("users"); 
$cursor = $users->find(); 
foreach ($cursor as $id =>$value) { 
echo "$id: "; print_r($value); echo ""; 
}
Copy after login

上面二种方法的不同在于,一个先选数据库在认证,一个先认证在选数据库。

python中使用mongodb

>>> from pymongo import Connection #导入模块
>>> con = Connection()
>>> db = con.test #连接test数据库
>>> posts = db.post #连接test中的post集合,相当于MySQL中的表
Copy after login

插入数据

>>> import datetime
>>> post1 = {"title":"I Love Python",
     "slug":"i-love-python",
     "author":"SErHo",
     "content":"I Love Python....",
     "tags":["Love","Python"],
     "time":datetime.datetime.now()}
>>> post2 = {"title":"Python and MongoDB",
     "slug":"python-mongodb",
     "author":"SErHo",
     "content":"Python and MongoDB....",
     "tags":["Python","MongoDB"],
     "time":datetime.datetime.now()}
>>> post3 = {"title":"SErHo Blog",
     "slug":"serho-blog",
     "author":"Akio",
     "content":"SErHo Blog is OK....",
     "tags":["SErHo","Blog"],
     "time":datetime.datetime.now()}
>>> posts.insert(post1)
>>> posts.insert(post2)
>>> posts.insert(post3)
Copy after login

?附录

MongoDB基本使用

成功启动MongoDB后,再打开一个命令行窗口输入mongo,就可以进行数据库的一些操作。

输入help可以看到基本操作命令:
show dbs:显示数据库列表
show collections:显示当前数据库中的集合(类似关系数据库中的表)
show users:显示用户

use :切换当前数据库,这和MS-SQL里面的意思一样
db.help():显示数据库操作命令,里面有很多的命令
db.foo.help():显示集合操作命令,同样有很多的命令,foo指的是当前数据库下,一个叫foo的集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命令
db.foo.find():对于当前数据库中的foo集合进行数据查找(由于没有条件,会列出所有数据)
db.foo.find( { a : 1 } ):对于当前数据库中的foo集合进行查找,条件是数据中有一个属性叫a,且a的值为1

MongoDB没有创建数据库的命令,但有类似的命令。

如:如果你想创建一个“myTest”的数据库,先运行use myTest命令,之后就做一些操作(如:db.createCollection(‘user’)),这样就可以创建一个名叫“myTest”的数据库。

数据库常用命令

1、Help查看命令提示

help

db.help();

db.yourColl.help();

db.youColl.find().help();

rs.help();

2、切换/创建数据库

use yourDB; 当创建一个集合(table)的时候会自动创建当前数据库

3、查询所有数据库

show dbs;

4、删除当前使用数据库

db.dropDatabase();

5、从指定主机上克隆数据库

db.cloneDatabase(“127.0.0.1”); 将指定机器上的数据库的数据克隆到当前数据库

6、从指定的机器上复制指定数据库数据到某个数据库

db.copyDatabase(“mydb”, “temp”, “127.0.0.1”);将本机的mydb的数据复制到temp数据库中

7、修复当前数据库

db.repairDatabase();

8、查看当前使用的数据库

db.getName();

db; db和getName方法是一样的效果,都可以查询当前使用的数据库

9、显示当前db状态

db.stats();

10、当前db版本

db.version();

11、查看当前db的链接机器地址

db.getMongo();

Collection聚集集合

1、创建一个聚集集合(table)

db.createCollection(“collName”, {size: 20, capped: 5, max: 100});

2、得到指定名称的聚集集合(table)

db.getCollection(“account”);

3、得到当前db的所有聚集集合

db.getCollectionNames();

4、显示当前db所有聚集索引的状态

db.printCollectionStats();

用户相关

1、添加一个用户

db.addUser(“name”);

db.addUser(“userName”, “pwd123″, true); 添加用户、设置密码、是否只读

2、数据库认证、安全模式

db.auth(“userName”, “123123”);

3、显示当前所有用户

show users;

4、删除用户

db.removeUser(“userName”);

其他

1、查询之前的错误信息
db.getPrevError();
2、清除错误记录
db.resetError();

查看聚集集合基本信息

1、查看帮助 db.yourColl.help();
2、查询当前集合的数据条数 db.yourColl.count();
3、查看数据空间大小 db.userInfo.dataSize();
4、得到当前聚集集合所在的db db.userInfo.getDB();
5、得到当前聚集的状态 db.userInfo.stats();
6、得到聚集集合总大小 db.userInfo.totalSize();
7、聚集集合储存空间大小 db.userInfo.storageSize();
8、Shard版本信息 db.userInfo.getShardVersion()
9、聚集集合重命名 db.userInfo.renameCollection(“users”); 将userInfo重命名为users
10、删除当前聚集集合 db.userInfo.drop();

聚集集合查询

1、查询所有记录
db.userInfo.find();
相当于:select* from userInfo;
默认每页显示20条记录,当显示不下的情况下,可以用it迭代命令查询下一页数据。注意:键入it命令不能带“;”
但是你可以设置每页显示数据的大小,用DBQuery.shellBatchSize= 50;这样每页就显示50条记录了。

2、查询去掉后的当前聚集集合中的某列的重复数据
db.userInfo.distinct(“name”);
会过滤掉name中的相同数据
相当于:select distict name from userInfo;

3、查询age = 22的记录
db.userInfo.find({“age”: 22});
相当于: select * from userInfo where age = 22;

4、查询age > 22的记录
db.userInfo.find({age: {$gt: 22}});
相当于:select * from userInfo where age >22;

5、查询age db.userInfo.find({age: {$lt: 22}});
相当于:select * from userInfo where age

6、查询age >= 25的记录
db.userInfo.find({age: {$gte: 25}});
相当于:select * from userInfo where age >= 25;

7、查询age db.userInfo.find({age: {$lte: 25}});

8、查询age >= 23 并且 age db.userInfo.find({age: {$gte: 23, $lte: 26}});

9、查询name中包含 mongo的数据
db.userInfo.find({name: /mongo/});
//相当于%%
select * from userInfo where name like ‘%mongo%’;

10、查询name中以mongo开头的
db.userInfo.find({name: /^mongo/});
select * from userInfo where name like ‘mongo%’;

11、查询指定列name、age数据
db.userInfo.find({}, {name: 1, age: 1});
相当于:select name, age from userInfo;
当然name也可以用true或false,当用ture的情况下河name:1效果一样,如果用false就是排除name,显示name以外的列信息。

12、查询指定列name、age数据, age > 25
db.userInfo.find({age: {$gt: 25}}, {name: 1, age: 1});
相当于:select name, age from userInfo where age >25;

13、按照年龄排序
升序:db.userInfo.find().sort({age: 1});
降序:db.userInfo.find().sort({age: -1});

14、查询name = zhangsan, age = 22的数据
db.userInfo.find({name: ‘zhangsan’, age: 22});
相当于:select * from userInfo where name = ‘zhangsan’ and age = ‘22’;

15、查询前5条数据
db.userInfo.find().limit(5);
相当于:selecttop 5 * from userInfo;

16、查询10条以后的数据
db.userInfo.find().skip(10);
相当于:select * from userInfo where id not in (
selecttop 10 * from userInfo
);

17、查询在5-10之间的数据
db.userInfo.find().limit(10).skip(5);
可用于分页,limit是pageSize,skip是第几页*pageSize

18、or与 查询
db.userInfo.find({$or: [{age: 22}, {age: 25}]});
相当于:select * from userInfo where age = 22 or age = 25;

19、查询第一条数据
db.userInfo.findOne();
相当于:selecttop 1 * from userInfo;
db.userInfo.find().limit(1);

20、查询某个结果集的记录条数
db.userInfo.find({age: {$gte: 25}}).count();
相当于:select count(*) from userInfo where age >= 20;

21、按照某列进行排序
db.userInfo.find({sex: {$exists: true}}).count();
相当于:select count(sex) from userInfo;
索引
1、创建索引
db.userInfo.ensureIndex({name: 1});
db.userInfo.ensureIndex({name: 1, ts: -1});

2、查询当前聚集集合所有索引
db.userInfo.getIndexes();

3、查看总索引记录大小
db.userInfo.totalIndexSize();

4、读取当前集合的所有index信息
db.users.reIndex();

5、删除指定索引
db.users.dropIndex(“name_1″);

6、删除所有索引索引
db.users.dropIndexes();
修改、添加、删除集合数据

1、添加
db.users.save({name: ‘zhangsan’, age: 25, sex: true});
添加的数据的数据列,没有固定,根据添加的数据为准

2、修改
db.users.update({age: 25}, {$set: {name: ‘changeName’}}, false, true);
相当于:update users set name = ‘changeName’ where age = 25;

db.users.update({name: ‘Lisi’}, {$inc: {age: 50}}, false, true);
相当于:update users set age = age + 50 where name = ‘Lisi’;

db.users.update({name: ‘Lisi’}, {$inc: {age: 50}, $set: {name: ‘hoho’}}, false, true);
相当于:update users set age = age + 50, name = ‘hoho’ where name = ‘Lisi’;

3、删除
db.users.remove({age: 132});

4、查询修改删除
db.users.findAndModify({
query: {age: {$gte: 25}},
sort: {age: -1},
update: {$set: {name: ‘a2′}, $inc: {age: 2}},
remove: true
});

db.runCommand({ findandmodify : “users”,
query: {age: {$gte: 25}},
sort: {age: -1},
update: {$set: {name: ‘a2′}, $inc: {age: 2}},
remove: true
});

语句块操作

1、简单Hello World
print(“Hello World!”);
这种写法调用了print函数,和直接写入”Hello World!”的效果是一样的;

2、将一个对象转换成json
tojson(new Object());
tojson(new Object(‘a’));

3、循环添加数据
> for (var i = 0; i … db.users.save({name: “u_” + i, age: 22 + i, sex: i % 2});
… };
这样就循环添加了30条数据,同样也可以省略括号的写法
> for (var i = 0; i 也是可以的,当你用db.users.find()查询的时候,显示多条数据而无法一页显示的情况下,可以用it查看下一页的信息;

4、find 游标查询
>var cursor = db.users.find();
> while (cursor.hasNext()) {
printjson(cursor.next());
}
这样就查询所有的users信息,同样可以这样写
var cursor = db.users.find();
while (cursor.hasNext()) { printjson(cursor.next); }
同样可以省略{}号

5、forEach迭代循环
db.users.find().forEach(printjson);
forEach中必须传递一个函数来处理每条迭代的数据信息

6、将find游标当数组处理
var cursor = db.users.find();
cursor[4];
取得下标索引为4的那条数据
既然可以当做数组处理,那么就可以获得它的长度:cursor.length();或者cursor.count();
那样我们也可以用循环显示数据
for (var i = 0, len = c.length(); i

7、将find游标转换成数组
> var arr = db.users.find().toArray();
> printjson(arr[2]);
用toArray方法将其转换为数组

8、定制我们自己的查询结果
只显示age db.users.find({age: {$lte: 28}}, {age: 1}).forEach(printjson);
db.users.find({age: {$lte: 28}}, {age: true}).forEach(printjson);
排除age的列
db.users.find({age: {$lte: 28}}, {age: false}).forEach(printjson);

9、forEach传递函数显示信息
db.things.find({x:4}).forEach(function(x) {print(tojson(x));});

配置详解

此处摘自:http://www.cnblogs.com/zhoujinyi/p/3130231.html

启动MongoDB有2种方式,一是直接指定配置参数,二是指定配置文件。这里先介绍配置文件,启动方式如下:

mongod –config /etc/mongodb.conf
配置如下:

verbose:日志信息冗余。默认false。提高内部报告标准输出或记录到logpath配置的日志文件中。要启用verbose或启用verbosity 用vvvv参数,如:

verbose = true
vvvv = true
ps:启动verbose冗长信息,它的级别有 vv~vvvvv,v越多级别越高,在日志文件中记录的信息越详细。

port:端口。默认27017,MongoDB的默认服务TCP端口,监听客户端连接。要是端口设置小于1024,比如1021,则需要root权限启动,不能用mongodb帐号启动,(普通帐号即使是27017也起不来)否则报错:[mongo –port=1021 连接]

ERROR: listen(): bind() failed errno:13 Permission denied for socket: 127.0.0.1:1021
port = 27017
bind_ip:绑定地址。默认127.0.0.1,只能通过本地连接。进程绑定和监听来自这个地址上的应用连接。要是需要给其他服务器连接,则需要注释掉这个或则把IP改成本机地址,如192.168.200.201[其他服务器用 mongo –host=192.168.200.201 连接] ,可以用一个逗号分隔的列表绑定多个IP地址。

bind_ip = 127.0.0.1
maxConns:最大连接数。默认值:取决于系统(即的ulimit和文件描述符)限制。MongoDB中不会限制其自身的连接。当设置大于系统的限制,则无效,以系统限制为准。这对于客户端创建很多“表”,允许连接超时而不关闭“表”的时候很有用。设置该值的高于连接池和总连接数的大小,以防止尖峰时候的连接。注意:不能设置该值大于20000。

maxConns = 100
objcheck:强制验证客户端请求。2.4的默认设置为objcheck成为true,在早期版本objcheck默认为false。因为它强制验证客户端请求,确保客户端绝不插入无效文件到数据库中。对于嵌套文档的对象,会有一点性能影响。设置noobjcheck 关闭。

objcheck = true
#noobjcheck = false
noobjcheck:同上,默认关闭false。

#noobjcheck = false
logpath:指定日志文件,该文件将保存所有的日志记录、诊断信息。除非另有指定,mongod将所有的日志信息输出到标准输出。如果没有指定logappend,重启则日志会进行覆盖操作。

logpath=/var/log/mongodb/mongodb.log
logappend:写日志的模式:设置为true为追加。默认是覆盖。如果未指定此设置,启动时MongoDB的将覆盖现有的日志文件。

logappend=true
syslog:日志输出都发送到主机的syslog系统,而不是标准输出到logpath指定日志文件。syslog和logpath不能一起用,会报错:

Cant use both a logpath and syslog
syslog = true
pidfilepath:进程ID,没有指定则启动时候就没有PID文件。默认缺省。

pidfilepath = /var/run/mongo.pid
keyFile:指定存储身份验证信息的密钥文件的路径。默认缺省。详情见:”

Replica Set Security” and “Replica Set Administration.”
keyFile = /srv/mongodb/keyfile
nounixsocket:套接字文件,默认为false,有生成socket文件。当设置为true时,不会生成socket文件。

nounixsocket = false
unixSocketPrefix:套接字文件路径,默认/tmp

unixSocketPrefix = /tmp
fork:是否后台运行,设置为true 启动 进程在后台运行的守护进程模式。默认false。

fork = true
auth:用户认证,默认false。不需要认证。当设置为true时候,进入数据库需要auth验证,当数据库里没有用户,则不需要验证也可以操作。直到创建了第一个用户,之后操作都需要验证。

auth = true
比如:通过db.addUser(‘sa’,’sa’) 在admin库下面创建一个超级用户,只能在在admin库下面先认证完毕了:ab.auth(‘sa’,’sa’) ,才能去别的库操作,不能在其他库验证。这样连接数据库也需要指定库:

mongo -usa -psa admin #sa 帐号连接admin
mongo -uaa -paa test #aa 帐号连接test
noauth:禁止用户认证,默认true。同上

noauth = true
cpu:设置为true会强制mongodb每4s报告cpu利用率和io等待,把日志信息写到标准输出或日志文件。默认为false。

cpu = true
开启日志会出现:

Mon Jun 10 10:21:42.241 [snapshotthread] cpu: elapsed:4000 writelock: 0%
dbpath:数据存放目录。默认: /data/db/

dbpath=/var/lib/mongodb
diaglog:创建一个非常详细的故障排除和各种错误的诊断日志记录。默认0。设置为1,为在dbpath目录里生成一个diaglog.开头的日志文件,他的值如下:

Value Setting
0 off. No logging. #关闭。没有记录。
1 Log write operations. #写操作
2 Log read operations. #读操作
3 Log both read and write operations. #读写操作
7 Log write and some read operations. #写和一些读操作
设置不等于0,日志会每分钟flush 一次:

Mon Jun 10 11:16:17.504 [DataFileSync] flushing diag log
Mon Jun 10 11:17:17.442 [DataFileSync] flushing diag log
产生的日志可以用mongosniff 来查看:要是mongosniff[类似于tcpdump的作为一个MongoDB的特定的TCP/ IP网络流量]出现报错和具体用法,请见这里,之前先执行:apt-get install libpcap-dev

root@m3:/var/lib/mongodb# mongosniff –source DIAGLOG diaglog.51b542a9
注意:当重新设置成0,会停止写入文件,但mongod还是继续保持打开该文件,即使它不再写入数据文件。如果你想重命名,移动或删除诊断日志,你必须完全关闭mongod实例。

diaglog = 3
directoryperdb:设置为true,修改数据目录存储模式,每个数据库的文件存储在DBPATH指定目录的不同的文件夹中。使用此选项,可以配置的MongoDB将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磁盘设备上,以提高写入吞吐量或磁盘容量。默认为false。
注意:要是在运行一段时间的数据库中,开启该参数,会导致原始的数据都会消失(注释参数则会回来)。因为数据目录都不同了,除非迁移现有的数据文件到directoryperdb产生的数据库目录中,如:
root@m3:/var/lib/mongodb# mv test.* test/
把test数据文件迁移到directoryperdb产生的数据库test目录中。 所以需要在规划好之后确定是否要开启。

directoryperdb = ture
复制代码
原始数据结构:
journal
mongod.lock
local.0
local.1
local.ns
test.0
test.1
test.ns

开启 directoryperdb,并把数据文件迁移到相关的数据目录后的结构:

journal
mongod.lock
local/local.0
local/local.1
local/local.ns
test/test.0
test/test.1
test/test.ns
复制代码
journal:日志,(redo log,更多的介绍请看这里和这里)
默认值:(在64位系统)true。
默认值:(32位系统)false。
设置为true,启用操作日志,以确保写入持久性和数据的一致性,会在dbpath目录下创建journal目录。
设置为false,以防止日志持久性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开销。为了减少磁盘上使用的日志的影响,您可以启用nojournal,并设置为true。
注意:在64位系统上禁用日志必须使用带有nojournal的。

#journal=true
journal=false
32位OS:

Tue Jun 11 12:17:09.628 [initandlisten] ** NOTE: This is a 32 bit MongoDB binary.
Tue Jun 11 12:17:09.628 [initandlisten] ** 32 bit builds are limited to less than 2GB of data (or less with –journal).
64位OS:

Tue Jun 11 12:29:34 [initandlisten] journal dir=/var/lib/mongodb/journal
Tue Jun 11 12:29:34 [initandlisten] recover : no journal files present, no recovery needed
nojournal:禁止日志
默认值:(在64位系统)false。
默认值:(32位系统)true。
设置nojournal为true关闭日志,64位,2.0版本后的mongodb默认是启用 journal日志。

nojournal=true
journalCommitInterval:刷写提交机制,默认是30ms或则100ms。较低的值,会更消耗磁盘的性能。
此选项接受2和300毫秒之间的值:
如果单块设备提供日志和数据文件,默认的日记提交时间间隔为100毫秒。
如果不同的块设备提供的日志和数据文件,默认的日记提交的时间间隔为30毫秒。

journalCommitInterval=100
ipv6:是否支持ipv6,默认false。

jsonp:是否允许JSONP访问通过一个HTTP接口,默认false。

nohttpinterface:是否禁止http接口,即28017 端口开启的服务。默认false,支持。

nohttpinterface = false
noprealloc:预分配方式。
默认false:使用预分配方式来保证写入性能的稳定,预分配在后台进行,并且每个预分配的文件都用0进行填充。这会让MongoDB始终保持额外的空间和空余的数据文件,从而避免了数据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分配磁盘空间引起的阻塞。
设置noprealloc= true来禁用预分配的数据文件,会缩短启动时间,但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性能显著下降。

noprealloc = false
noscripting:是否禁止脚本引擎。默认是false:不禁止。ture:禁止
要是设置成true:运行一些脚本的时候会出现:

JavaScript execution failed: group command failed: { “ok” : 0, “errmsg” : “server-side JavaScript execution is disabled” }
#noscripting = true noscripting = false
notablescan:是否禁止表扫描操作。默认false:不禁止,ture:禁止

禁止要是执行表扫描会出现:

error: { “$err” : “table scans not allowed:test.emp”, “code” : 10111 }
可以动态修改设置:

db.adminCommand({setParameter:1, notablescan:false})
#notablescan = true notablescan = false
nssize:命名空间的文件(即NS)的默认大小,默认16M,最大2G。
所有新创建的默认大小命名空间的文件(即NS)。此选项不会影响现有的命名空间的文件的大小。默认值是16M字节,最大大小为2 GB。让小数据库不让浪费太多的磁盘空间,同时让大数据在磁盘上有连续的空间。

-rwxrwxrwx 1 mongodb zhoujy 16M 6月 11 14:44 test.0
-rwxrwxrwx 1 mongodb zhoujy 32M 6月 1 21:36 test.1
-rwxrwxrwx 1 mongodb zhoujy 16M 6月 11 14:44 test.ns
drwxr-xr-x 2 root root 4.0K 6月 10 11:57 _tmp
nssize = 16
profile:数据库分析等级设置。记录一些操作性能到标准输出或则指定的logpath的日志文件中,默认0:关闭。

级别 设置
0 关。无分析。
1 开。仅包括慢操作。
2 开。包括所有操作。
控制 Profiling 的开关和级别:2种
第一种是直接在启动参数里直接进行设置或则启动MongoDB时加上–profile=级别,其信息保存在 生成的system.profile 中。

profile = 2
第二种是在客户端用db.setProfilingLevel(级别)命令来实时配置,其信息保存在 生成的system.profile 中。

[initandlisten] creating profile collection: local.system.profile
> db.setProfilingLevel(2)
{ “was” : 0, “slowms” : 100, “ok” : 1 }
> db.getProfilingStatus()
{ “was” : 2, “slowms” : 100 }
默认情况下,mongod的禁用分析。数据库分析可以影响数据库的性能,因为分析器必须记录和处理所有的数据库操作。所以在需要的时候用动态修改就可以了。

slowms:记录profile分析的慢查询的时间,默认是100毫秒。具体同上。

slowms = 200
> db.getProfilingStatus()
{ “was” : 2, “slowms” : 200 }
quota:配额,默认false。是否开启配置每个数据库的最多文件数的限制。当为true则用quotaFiles来配置最多文件的数量。

quota = true
quotaFiles:配额数量。每个数据库的数据文件数量的限制。此选项需要quota为true。默认为8。

quotaFiles = 8
rest: 默认false,设置为true,使一个简单的 REST API。

rest = true
设置为true,开启后,在MongoDB默认会开启一个HTTP协议的端口提供REST的服务(nohttpinterface = false),这个端口是你Server端口加上1000,即28017,默认的HTTP端口是数据库状态页面,(开启后,web页面的Commands 行中的命令都可以点进去)。mongodb自带的REST,不支持 增、删、改,同时也不支持 权限认证。
详细信息见这里和这里。
repair:修复数据库操作,默认是false。
设置为true时,启动后修复所有数据库,设置这个选项最好在命令行上,而不是在配置文件或控制脚本。如:
命令行修复:

> db.repairDatabase(‘xxx’)
{ “ok” : 1 }
> db.repairDatabase()
{ “ok” : 1 }
启动时修复:

repair = true
root@m3:/var/log/mongodb# mongod –repair
启动时修复,需要关闭journal,否则报错:

Can’t specify both –journal and –repair options.
并且启动时,用控制文件指定参数和配置文件里指定参数的方式进行修复之后,(修复信息见log),需要再禁用repair参数才能启用mongodb。
注意:mongod修复时,需要重写所有的数据库文件。如果在同一个帐号下不能运行修复,则需要运行chown修改数据库文件的权限。

repairpath:修复路径,默认是在dbpath路径下的_tmp 目录。

drwxr-xr-x 2 root root 4.0K 6月 11 20:23 _tmp
smallfiles:是否使用较小的默认文件。默认为false,不使用。
设置为true,使用较小的默认数据文件大小。smallfiles减少数据文件的初始大小,并限制他们到512M,也减少了日志文件的大小,并限制他们到128M。
如果数据库很大,各持有少量的数据,会导致mongodb创建很多文件,会影响性能。

smallfiles = true
syncdelay:刷写数据到日志的频率,通过fsync操作数据。默认60秒。

syncdelay = 60
默认就可以,不需要设置。不会对日志文件(journal files)有影响

警告:如果设置为0,SYNCDELAY 不会同步到磁盘的内存映射文件。在生产系统上,不要设置这个值。

sysinfo:系统信息,默认false。

设置为true,mongod会诊断系统有关的页面大小,数量的物理页面,可用物理??页面的数量输出到标准输出。

Tue Jun 11 21:07:15.031 sysinfo:
Tue Jun 11 21:07:15.035 page size: 4096
Tue Jun 11 21:07:15.035 _SC_PHYS_PAGES: 256318
Tue Jun 11 21:07:15.035 _SC_AVPHYS_PAGES: 19895
当开启sysinfo参数的时候,只会打印上面的信息,不会启动mongodb的程序。所以要关闭该参数,才能开启mongodb。

upgrade:升级。默认为false。
当设置为true,指定DBPATH,升级磁盘上的数据格式的文件到最新版本。会影响数据库操作,更新元数据。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设置该值。

traceExceptions:是否使用内部诊断。默认false。

traceExceptions = false
quiet:安静模式。

quiet = true
setParameter:2.4的新参数,指定启动选项配置。想设置多个选项则用一个setParameter选项指定,可以setParameter的参数请见这里,详情请见这里
声明setParameter设置在这个文件中,使用下面的格式:

setParameter = =
如配置文件里设置syncdelay:

setParameter = syncdelay= 55,notablescan = true,journalCommitInterval = 50,traceExceptions = true
Replication Options 复制选项
replSet:使用此设置来配置复制副本集。指定一个副本集名称作为参数,所有主机都必须有相同的名称作为同一个副本集。

oplogSize:指定的复制操作日志(OPLOG)的最大大小。mongod创建一个OPLOG的大小基于最大可用空间量。对于64位系统,OPLOG通常是5%的可用磁盘空间。
一旦mongod第一次创建OPLOG,改变oplogSize将不会影响OPLOG的大小。

fastsync:默认为false。在副本集下,设置为true,从一个dbpath里启用从库复制服务,该dbpath的数据库是主库的快照,可用于快速启用同步,否则的mongod将尝试执行初始同步。注意:如果数据不完全同步,mongod指定fastsync开启,secondary或slave与主永久不同步,这可能会导致显着的一致性问题。

replIndexPrefetch:2.2版本出现的新参数,默认是all。可以设置的值有:all, none, and _id_only。只能在副本集(replSet)中使用。默认情况下,secondary副本集的成员将加载所有索引到内存中(从OPLOG之前的操作有关的)。您可以修改此行为,使secondary只会加载_id索引。指定_id_或none,防止mongod的任何索引加载到内存。

Master/Slave Replication:主从复制的相关设置

master:默认为false,当设置为true,则配置当前实例作为主实例。

master = true
slave:默认为false,当设置为true,则配置当前实例作为从实例。

slave = true
source:默认为空,格式为:<:port>。用于从实例的复制:设置从的时候指定该选项会让从复制指定主的实例

source = 127.0.0.1:30001
only:默认为空,用于从选项,指定一个数据库进行复制。

only = abc #只同步abc集合(库)
slavedelay:设置从库同步主库的延迟时间,用于从设置,默认为0。

slavedelay = 60 #延迟60s同步主数据
autoresync:默认为false,用于从设置。是否自动重新同步。设置为true,如果落后主超过10秒,会强制从自动重新同步。如果oplogSize太小,此设置可能有问题。如果OPLOG大小不足以存储主的变化状态和从的状态变化之间的差异,这种情况下强制重新同步是不必要的。当设置autoresync选项设置为false,10分钟内从不会进行大于1次的自动重新同步。

autoresync = false

Related labels:
source:php.cn
Statement of this Websit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voluntarily contributed by netizens, and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This site does not assume corresponding legal responsibility. If you find any content suspected of plagiarism or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admin@php.cn
Popular Tutorials
More>
Latest Downloads
More>
Web Effects
Website Source Code
Website Materials
Front End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