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八個demo來搞懂Go語言defer的五大特性

藏色散人
發布: 2023-04-23 17:40:51
轉載
1409 人瀏覽過

在 Go 語言中使用defer關鍵字可以將程式碼延遲到函數結束之前執行。在開發中,我們經常使用defer關鍵字完成善後工作,例如關閉開啟的檔案描述符、關閉連線以及釋放資源等。

func demo0() { fileName := "./test.txt" f, _ := os.OpenFile(fileName, os.O_RDONLY, 0) defer f.Close() contents, _ := ioutil.ReadAll(f) fmt.Println(string(contents))}
登入後複製

defer關鍵字一般緊跟在開啟資源程式碼的後面,防止後續忘記釋放資源,defer 宣告的程式碼實際上要等到函數結束之前才會執行。 defer 雖然簡單易用,但如果忽略了它的特性,就會在開發中面臨困惑。於是,我總結了 defer 的五大特性,透過 8 個demo逐步介紹 defer 的特性。

特性1:多個 defer 時的呼叫順序:先進後出

使用多個 defer 關鍵字時,先宣告的 defer 語句後被呼叫。類似「堆疊」先進後出的特性,defer 的這項特性也很好理解,先被開啟的資源,可能會被後續程式碼依賴,所以要後釋放才安全。

func demo1() { for i := 0; i < 5; i++ { defer fmt.Println("defer:", i) }}// defer: 4// defer: 3// defer: 2// defer: 1// defer: 0
登入後複製

特性2:作用域為目前函數,不同函數下擁有不同的defer 堆疊

運行demo2 ,從結果可以看出,第一個匿名函數和第二個匿名函數的defer 執行順序沒有關係。
defer 作用域僅為目前函數,在目前函數最後執行,所以不同函數下擁有不同的 defer 堆疊。

func demo2() { func() { defer fmt.Println(1) defer fmt.Println(2) }() fmt.Println("=== 新生代农民工啊 ===") func() { defer fmt.Println("a") defer fmt.Println("b") }()}// 2// 1// === 新生代农民工啊 ===// b// a
登入後複製

特性3:defer 後的函數形參在宣告時確認(預計算參數)

運行demo3_1 ,根據結果,我們可以得出:defer 在宣告時,就已經確認了形參n的值,而不是在執行時確認的;所以,後續變數num 無論如何改變都不影響defer 的輸出結果。

func demo3_1() { num := 0 defer func(n int) { fmt.Println("defer:", n) }(num) // 等同 defer fmt.Println("defer:", num) for i := 0; i < 10; i++ { num++ } fmt.Println(num)}//10//defer: 0
登入後複製

運行 demo3_2,為什麼這裡 defer 的最終輸出的結果會和變數 num 相同?因為這裡使用的是指標。
defer宣告時,已經確認了形參p指標的指向位址,指向變數 num;後續變數 num 改變。所以在 defer執行時,輸出的是p指標指向的變數num的目前值。

func demo3_2() { num := 0 p := &num defer func(p *int) { fmt.Println("defer:", *p) }(p) for i := 0; i < 10; i++ { num++ } fmt.Println(*p)}//10//defer: 10
登入後複製

再看一下demo3_3,defer 列印的變數並沒有透過函數參數傳入,在defer執行時,才取得的」全域變數」num,所以defer 輸出結果與變數num一致。

func demo3_3() { num := 0 defer func() { fmt.Println("defer:", num) }() for i := 0; i < 10; i++ { num++ } fmt.Println(num)}//10//defer: 10
登入後複製

特性4:return 與defer 執行順序:return 先defer 後

運行demo4_1,可以發現defer、return 都是在函數最後執行,但return 先於defer 執行;

func demo4_1() (int, error) { defer fmt.Println("defer") return fmt.Println("return")}// return// defer
登入後複製

這一點從輸出結果上顯而易見,但當return、defer 的執行順序和**函數傳回值**「相遇」時,又將會產生許多複雜的場景。
在 demo4_2 中,函數使用命名傳回值,最終輸出結果為7。其中經歷了這幾個過程:

  1. (首先)變數num 作為回傳值,初始值為0;

  2. ##(其次)隨後變數num 被賦值為10;

  3. (然後)return 時,變數num 作為回傳值重新賦值為2;

  4. (接著)defer 在return 後執行,拿到變數num 進行修改,值為7;

  5. (最後)變數num 作為回傳值,最終函數傳回結果為7;

    func demo4_2() (num int) { num = 10 defer func() { num += 5 }() return 2}// 7
    登入後複製
再來看一個例子。

在 demo4_3 中,函數使用
匿名傳回值,最終結果輸出為2。其中所經歷的過程是這樣的:

  1. 進入函數,此時傳回值變數並未建立;

  2. ##建立變數num,賦值為10;
  3. return 時建立函數回傳值變量,並賦值為2;這個回傳值變數你可以把它看成匿名變量,或是變數a、b、c、d ……,但它就不是變數num;
  4. defer 時,無論怎樣修改變數num,都與函數傳回值無關;
  5. ##所以,最終的函數回傳結果為2;
  6. func demo4_3() int { num := 10 defer func() { num += 5 }() return 2}// 2
    登入後複製
  7. 特性5:發生panic 時,已宣告的defer 會出棧執行

    運行demo5_1,可以看到當出現panic 時,會觸發已經宣告的defer 出棧執行,隨後在再panic,而在panic 之後聲明的defer 將無法執行。

    func demo5_1() { defer fmt.Println(1) defer fmt.Println(2) defer fmt.Println(3) panic("没点赞异常") // 触发defer出栈执行 defer fmt.Println(4) // 得不到执行}
    登入後複製

    正是利用這個特性,在 defer 中可以透過 recover 捕捉 panic,防止程式崩潰。

    func demo5_2() {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问题不大") } }() panic("没点赞异常") // 触发defer出栈执行 // ...}
    登入後複製

    完整程式碼:

    github.com/newbugcoder/learngo/tre...

以上是用八個demo來搞懂Go語言defer的五大特性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
來源:learnku.com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最新問題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
關於我們 免責聲明 Sitemap
PHP中文網:公益線上PHP培訓,幫助PHP學習者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