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型別存放在堆疊中,引用型別存放在堆疊中。 JavaScript 是在創建變數(對象,字串等)時自動進行了分配內存,並且在不使用它們時“自動”釋放。釋放的過程稱為垃圾回收。
所有垃圾回收器都需要做的任務
標記空間中活動(存活)物件和非活動(非存活)物件
回收或重複使用被非活動物件佔據的記憶體
記憶體整理,防止記憶體碎片的出現
一般來說沒有被引用的物件就是垃圾,就是要被清除。從根開始遍歷對象。
例外
如果幾個物件引用形成一個環,互相引用,但根訪問不到它們,這幾個物件也是垃圾,也要被清除。
#根物件
有一組基本的固有可達值,由於顯而易見的原因無法刪除
存活物件
如果引用或引用鏈可以從根存取任何其他值,則認為該值是可存取的
將堆分為新生代和老生代。
新生代中存放的是生存時間短的對象,老生代中存放的生存時間久的對象。
#將堆記憶體分成兩部分,一個是使用區,處於使用狀態的空間;另一個是空閒區,處於空閒狀態的空間。
新加入的物件會存放到使用區,當使用區快被寫滿時,就需要進行垃圾清理操作。
新生代垃圾回收器會對使用區的活動物件物件做標記,標記完成之後將使用區的活動物件複製到空閒區。解決了記憶體散落分塊的問題。
將使用區的非活動物件佔用的空間清理掉。最後進行角色互換,原來的使用區變成新的空閒區,原來的空閒區變成新的使用區。
移動到老生代的物件
#全停頓問題
JavaScript是單執行緒語言,運行在主執行緒上,進行垃圾回收時會阻塞JavaScript腳本的執行,需要等待垃圾回收完畢後再恢復腳本執行。
如果一次GC的時間過長,可能造成頁面卡頓現象。
並行回收機制
垃圾回收器在主執行緒上執行的過程中,開啟多個輔助線程,同時執行同樣的回收工作。
使用scavenge方式存在的問題
1.存活對象較多,頻繁複製存活物件效率將降低
2.浪費一半空間
主要採用標記-清除法,在記憶體分配不足時,採用標記-整理法
老年代垃圾回收期所採用的演算法
1. 首先使用標記-清除完成垃圾空間的回收;
2. 採用標記-整理進行空間最佳化;
3. 採用最佳化-增量標記與惰性清理進行效率最佳化;
-> 標記-整理演算法 標記完存活物件後,將存活物件向記憶體空間的一端移動,移動完成後,清除掉邊界外的所有記憶體
增量標記
#如果有很多對象,並且我們試圖一次遍歷並標記整個對象集,那麼可能會花費一些時間,並在執行上會有一定的延遲。因此,引擎試圖將垃圾回收分解為多個部分。然後,各個部分分別執行。
V8對老生代垃圾回收器進行了最佳化,從全停頓標記切換到增量標記。
將一次垃圾回收變成一小段一小段GC垃圾回收
如果採用非黑即白(存活和死亡)的標記策略,那在垃圾回收器執行了一段增量回收後,暫停後啟用主線程去執行了應用程式中的一段JavaScript 程式碼,隨後當垃圾回收器再次被啟動,這時候內存中黑白色都有,我們無法得知下一步走到哪裡了
惰性清理
增量標記完成後,惰性清理就開始了。當增量標記完成後,假如目前的可用記憶體足以讓我們快速的執行程式碼,其實我們是沒必要立即清理記憶體的,可以將清理過程稍微延遲一下,讓JavaScript 腳本程式碼先執行,也不需要一次清理完所有非活動物件內存,可以按需逐一進行清理直到所有的非活動物件內存都清理完畢,後面再接著執行增量標記
三色標記法的mark 操作可以漸進執行的而不需每次都掃描整個內存空間,可以很好的配合增量回收進行暫停恢復的一些操作,從而減少全停頓的時間
從一組根物件開始,先將這組根物件標記為灰色並推入到標記工作表中,當回收器從標記工作表中彈出物件並存取它的引用物件時,將其自身由灰色轉變成黑色,並將自身的下一個引用物件轉為灰色
就這樣一直往下走,直到沒有可標記灰色的物件時,也就是無可達的物件了,那麼剩下的所有白色物件都是無法到達的,即等待回收。
目前記憶體中有沒有灰色節點來判斷整個標記是否完成,如沒有灰色節點,直接進入清理階段,如還有灰色標記,恢復時直接從灰色的節點開始繼續執行就可以
一次完整的GC標記分塊暫停後,執行任務程序,修改了物件的引用關係。
假設在第一次增量分段中全部將ABC標記為黑色,然後執行JavaScript腳本,將B->D,開始執行第二次增量分段。
新物件D是初始的白色,但此時沒有灰色物件了,也就是全部標記完成需要開始清理了,D將會在清理階段被回收。這是不對的。
V8引入寫入屏障機制,一旦有黑色物件引用白色對象,機制就會將引用的白色物件變成灰色。
主執行緒在執行JavaScript 的過程中,輔助執行緒能夠在背景完成執行垃圾回收的操作
【推薦學習: javascript高階教學】
以上是深入淺析JS中的垃圾回收機制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