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eb前端 js教程 vue-router相关基础知识及工作原理

vue-router相关基础知识及工作原理

May 29, 2018 pm 05:18 PM
vue-router 原理 基础知识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vue-router相关基础知识及单页面应用的工作原理,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前言

今天面试被问到 vue的动态路由,我竟然没有回答上来,感觉不是什么难得问题。好久没有看vue-router的文档,很多用的东西和概念没有对上。回来一看什么是动态路由就傻眼了。看来有必要把vue -router相关知识总结一下,好丢人的感觉。

单页面应用的工作原理

我理解的单页面工作原理是通过浏览器URL的#后面的hash变化就会引起页面变化的特性来把页面分成不同的小模块,然后通过修改hash来让页面展示我们想让看到的内容。

那么为什么hash的不同,为什么会影响页面的展示呢?浏览器在这里面做了什么内容。以前#后面的内容一般会做锚点,但是会定位到一个页面的某个位置,这个是怎么做到的呢,和我们现在的路由有什么不同。(我能想到一个路由的展示就会把其他路由隐藏,是这样的吗)后面会看一看写一下这个疑惑,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基本概念弄熟。

正文

当你要把 vue-router 添加进来,我们需要做的是,将组件(components)映射到路由(routes),然后告诉 vue-router 在哪里渲染它们

起步

//*** router-link 告诉浏览器去哪个路由
//*** router-view 告诉路由在哪里展示内容
<p id="app">
 <h1>Hello App!</h1>
 <p>
 <!-- 使用 router-link 组件来导航. -->
 <!-- 通过传入 `to` 属性指定链接. -->
 <!-- <router-link> 默认会被渲染成一个 `<a>` 标签 -->
 <router-link to="/foo">Go to Foo</router-link>
 <router-link to="/bar">Go to Bar</router-link>
 </p>
 <!-- 路由出口 -->
 <!-- 路由匹配到的组件将渲染在这里 -->
 <router-view></router-view>
</p>
// 1. 定义(路由)组件。
// 可以从其他文件 import 进来
const Foo = { template: &#39;<p>foo</p>&#39; }
const Bar = { template: &#39;<p>bar</p>&#39; }
// 2. 定义路由
// 每个路由应该映射一个组件。 其中"component" 可以是
// 通过 Vue.extend() 创建的组件构造器,
// 或者,只是一个组件配置对象。
// 我们晚点再讨论嵌套路由。
const routes = [
 { path: &#39;/foo&#39;, component: Foo },
 { path: &#39;/bar&#39;, component: Bar }
]
// 3. 创建 router 实例,然后传 `routes` 配置
// 你还可以传别的配置参数, 不过先这么简单着吧。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缩写)相当于 routes: routes
})
// 4. 创建和挂载根实例。
// 记得要通过 router 配置参数注入路由,
// 从而让整个应用都有路由功能
const app = new Vue({
 router
}).$mount(&#39;#app&#39;)
// 现在,应用已经启动了!

动态路由匹配

相当于同一个组件,因为参数不同展示不同的组件内容,其实就是在 vue-router 的路由路径中使用『动态路径参数』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动态路径参数 以冒号开头
 { path: &#39;/user/:id&#39;, component: User }
 ]
})

那么我们进入uesr/001 user/002 其实是进入的同一个路由,可以根据参数的不同在内容页展示不同的内容。一般适用场景:列表,权限控制

定义的时候用: 表示是动态路由

使用 {{ $route.params.id }} 来拿到本路由里面参数的内容

当使用路由参数时,例如从 /user/foo 导航到 /user/bar,原来的组件实例会被复用。因为两个路由都渲染同个组件,比起销毁再创建,复用则显得更加高效。不过,这也意味着组件的生命周期钩子不会再被调用。

复用组件时,想对路由参数的变化作出响应的话,你可以简单地 watch(监测变化) $route 对象

const User = {
 template: &#39;...&#39;,
 watch: {
 &#39;$route&#39; (to, from) {
  // 对路由变化作出响应...
 }
 }
}


有时候,同一个路径可以匹配多个路由,此时,匹配的优先级就按照路由的定义顺序:谁先定义的,谁的优先级就最高。

嵌套路由

在路由里面嵌套一个路由

//路由里面也会出现 <router-view> 这是嵌套路由展示内容的地方
const User = {
 template: `
 <p class="user">
  <h2>User {{ $route.params.id }}</h2>
  <router-view></router-view>
 </p>
 `
}
//定义路由的时候在 加children 子路由属性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39;/user/:id&#39;, component: User,
  children: [
  {
   // 当 /user/:id/profile 匹配成功,
   // UserProfile 会被渲染在 User 的 <router-view> 中
   path: &#39;profile&#39;,
   component: UserProfile
  },
  {
   // 当 /user/:id/posts 匹配成功
   // UserPosts 会被渲染在 User 的 <router-view> 中
   path: &#39;posts&#39;,
   component: UserPosts
  }
  ]
 }
 ]
})

设置空路由,在没有指定路由的时候就会展示空路由内容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39;/user/:id&#39;, component: User,
  children: [
  // 当 /user/:id 匹配成功,
  // UserHome 会被渲染在 User 的 <router-view> 中
  { path: &#39;&#39;, component: UserHome },
  ]
 }
 ]
})

编程式导航

声明式:
编程式:router.push(...)

可以想象编程式 push 可以理解为向浏览器历史里面push一个新的hash,导致路由发生变化

router.replace() 修改路由但是不存在历史里面
router.go(n) 有点像JS的window.history.go(n)

命名路由 就是给每一个路由定义一个名字。

命名视图

有时候想同时(同级)展示多个视图,而不是嵌套展示,例如创建一个布局,有 sidebar(侧导航) 和 main(主内容) 两个视图,这个时候命名视图就派上用场了。你可以在界面中拥有多个单独命名的视图,而不是只有一个单独的出口。如果 router-view 没有设置名字,那么默认为 default。

<router-view class="view one"></router-view>
<router-view class="view two" name="a"></router-view>
<router-view class="view three" name="b"></router-view>


一个视图使用一个组件渲染,因此对于同个路由,多个视图就需要多个组件。确保正确使用 components 配置(带上 s):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39;/&#39;,
   components: {
    default: Foo,
    a: Bar,
    b: Baz
   }
  }
 ]
})


重定向和别名

重定向也是通过 routes 配置来完成,下面例子是从 /a 重定向到 /b: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39;/a&#39;, redirect: &#39;/b&#39; }
 ]
})


一般首页的时候可以重定向到其他的地方

重定向的目标也可以是一个命名的路由: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39;/a&#39;, redirect: { name: &#39;foo&#39; }}
 ]
})


甚至是一个方法,动态返回重定向目标: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39;/a&#39;, redirect: to => {
   // 方法接收 目标路由 作为参数
   // return 重定向的 字符串路径/路径对象
  }}
 ]
})


『重定向』的意思是,当用户访问 /a时,URL 将会被替换成 /b,然后匹配路由为 /b,那么『别名』又是什么呢?

/a 的别名是 /b,意味着,当用户访问 /b 时,URL 会保持为 /b,但是路由匹配则为 /a,就像用户访问 /a 一样。

上面对应的路由配置为: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39;/a&#39;, component: A, alias: &#39;/b&#39; }
 ]
})


『别名』的功能让你可以自由地将 UI 结构映射到任意的 URL,而不是受限于配置的嵌套路由结构。

HTML5 History 模式

ue-router 默认 hash 模式 —— 使用 URL 的 hash 来模拟一个完整的 URL,于是当 URL 改变时,页面不会重新加载。

如果不想要很丑的 hash,我们可以用路由的 history 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 history.pushState API 来完成 URL 跳转而无须重新加载页面。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39;history&#39;,
 routes: [...]
})

当你使用 history 模式时,URL 就像正常的 url,例如 http://yoursite.com/user/id,也好看!

不过这种模式要玩好,还需要后台配置支持。因为我们的应用是个单页客户端应用,如果后台没有正确的配置,当用户在浏览器直接访问 http://oursite.com/user/id 就会返回 404,这就不好看了。

所以呢,你要在服务端增加一个覆盖所有情况的候选资源:如果 URL 匹配不到任何静态资源,则应该返回同一个 index.html 页面,这个页面就是你 app 依赖的页面。

给个警告,因为这么做以后,你的服务器就不再返回 404 错误页面,因为对于所有路径都会返回 index.html 文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你应该在 Vue 应用里面覆盖所有的路由情况,然后在给出一个 404 页面。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39;history&#39;,
 routes: [
  { path: &#39;*&#39;, component: NotFoundComponent }
 ]
})

或者,如果你使用 Node.js 服务器,你可以用服务端路由匹配到来的 URL,并在没有匹配到路由的时候返回 404,以实现回退。

导航守卫

我的理解 就是组件或者全局级别的 组件的钩子函数

正如其名,vue-router 提供的导航守卫主要用来通过跳转或取消的方式守卫导航。有多种机会植入路由导航过程中:全局的, 单个路由独享的, 或者组件级的。

记住参数或查询的改变并不会触发进入/离开的导航守卫。你可以通过观察 $route 对象来应对这些变化,或使用 beforeRouteUpdate 的组件内守卫。

全局守卫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 })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 ...
})


每个守卫方法接收三个参数:

to: Route: 即将要进入的目标 路由对象

from: Route: 当前导航正要离开的路由

next: Function: 一定要调用该方法来 resolve 这个钩子。执行效果依赖 next 方法的调用参数。

next(): 进行管道中的下一个钩子。如果全部钩子执行完了,则导航的状态就是 confirmed (确认的)。

next(false): 中断当前的导航。如果浏览器的 URL 改变了(可能是用户手动或者浏览器后退按钮),那么 URL 地址会重置到 from 路由对应的地址。

next(‘/') 或者 next({ path: ‘/' }): 跳转到一个不同的地址。当前的导航被中断,然后进行一个新的导航。你可以向 next 传递任意位置对象,且允许设置诸如 replace: true、name: ‘home' 之类的选项以及任何用在 router-link 的 to prop 或 router.push 中的选项。

next(error): (2.4.0+) 如果传入 next 的参数是一个 Error 实例,则导航会被终止且该错误会被传递给 router.onError() 注册过的回调。

确保要调用 next 方法,否则钩子就不会被 resolved。

全局后置钩子

你也可以注册全局后置钩子,然而和守卫不同的是,这些钩子不会接受 next 函数也不会改变导航本身:

router.afterEach((to, from) => {
 // ...
})

路由独享的守卫

你可以在路由配置上直接定义 beforeEnter 守卫: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39;/foo&#39;,
   component: Foo,
   beforeEnter: (to, from, next) => {
    // ...
   }
  }
 ]
})

这些守卫与全局前置守卫的方法参数是一样的。

组件内的守卫

最后,你可以在路由组件内直接定义以下路由导航守卫:

beforeRouteEnter 
beforeRouteUpdate (2.2 新增) 
beforeRouteLeave

const Foo = {
 template: `...`,
 beforeRouteEnter (to, from, next) {
  // 在渲染该组件的对应路由被 confirm 前调用
  // 不!能!获取组件实例 `this`
  // 因为当守卫执行前,组件实例还没被创建
 },
 beforeRouteUpdate (to, from, next) {
  // 在当前路由改变,但是该组件被复用时调用
  // 举例来说,对于一个带有动态参数的路径 /foo/:id,在 /foo/1 和 /foo/2 之间跳转的时候,
  // 由于会渲染同样的 Foo 组件,因此组件实例会被复用。而这个钩子就会在这个情况下被调用。
  // 可以访问组件实例 `this`
 },
 beforeRouteLeave (to, from, next) {
  // 导航离开该组件的对应路由时调用
  // 可以访问组件实例 `this`
 }
}

beforeRouteEnter 守卫 不能 访问 this,因为守卫在导航确认前被调用,因此即将登场的新组件还没被创建。

完整的导航解析流程

导航被触发。
在失活的组件里调用离开守卫。
调用全局的 beforeEach 守卫。
在重用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Update 守卫 (2.2+)。
在路由配置里调用 beforeEnter。
解析异步路由组件。
在被激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Enter。
调用全局的 beforeResolve 守卫 (2.5+)。
导航被确认。
调用全局的 afterEach 钩子。
触发 DOM 更新。
用创建好的实例调用 beforeRouteEnter 守卫中传给 next 的回调函数。

路由元信息

我的理解就是 他可以把路由的父路径都列举出来,完成一些任务,比如登录,user 组件需要登录,那么user下面的foo组件也需要,那么可以通过这个属性 来检测这个路由线上 的一些状态。

定义路由的时候可以配置 meta 字段: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39;/foo&#39;,
   component: Foo,
   children: [
    {
     path: &#39;bar&#39;,
     component: Bar,
     // a meta field
     meta: { requiresAuth: true }
    }
   ]
  }
 ]
})

首先,我们称呼 routes 配置中的每个路由对象为 路由记录。路由记录可以是嵌套的,因此,当一个路由匹配成功后,他可能匹配多个路由记录

例如,根据上面的路由配置,/foo/bar 这个 URL 将会匹配父路由记录以及子路由记录。

一个路由匹配到的所有路由记录会暴露为 $route 对象(还有在导航守卫中的路由对象)的 $route.matched 数组。因此,我们需要遍历 $route.matched 来检查路由记录中的 meta 字段。

下面例子展示在全局导航守卫中检查元字段: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if (to.matched.some(record => record.meta.requiresAuth)) {
  // this route requires auth, check if logged in
  // if not, redirect to login page.
  if (!auth.loggedIn()) {
   next({
    path: &#39;/login&#39;,
    query: { redirect: to.fullPath }
   })
  } else {
   next()
  }
 } else {
  next() // 确保一定要调用 next()
 }
})

数据获取

我的理解就是在哪里获取数据,可以再组件里面,也可以在组件的守卫里面,也就是组件的生命周期里面。

有时候,进入某个路由后,需要从服务器获取数据。例如,在渲染用户信息时,你需要从服务器获取用户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

导航完成之后获取:先完成导航,然后在接下来的组件生命周期钩子中获取数据。在数据获取期间显示『加载中』之类的指示。

导航完成之前获取:导航完成前,在路由进入的守卫中获取数据,在数据获取成功后执行导航。

从技术角度讲,两种方式都不错 —— 就看你想要的用户体验是哪种。

导航完成后获取数据

当你使用这种方式时,我们会马上导航和渲染组件,然后在组件的 created 钩子中获取数据。这让我们有机会在数据获取期间展示一个 loading 状态,还可以在不同视图间展示不同的 loading 状态。

假设我们有一个 Post 组件,需要基于 $route.params.id 获取文章数据:

<template>
 <p class="post">
  <p class="loading" v-if="loading">
   Loading...
  </p>

  <p v-if="error" class="error">
   {{ error }}
  </p>

  <p v-if="post" class="content">
   <h2>{{ post.title }}</h2>
   <p>{{ post.body }}</p>
  </p>
 </p>
</template>
export default {
 data () {
  return {
   loading: false,
   post: null,
   error: null
  }
 },
 created () {
  // 组件创建完后获取数据,
  // 此时 data 已经被 observed 了
  this.fetchData()
 },
 watch: {
  // 如果路由有变化,会再次执行该方法
  &#39;$route&#39;: &#39;fetchData&#39;
 },
 methods: {
  fetchData () {
   this.error = this.post = null
   this.loading = true
   // replace getPost with your data fetching util / API wrapper
   getPost(this.$route.params.id, (err, post) => {
    this.loading = false
    if (err) {
     this.error = err.toString()
    } else {
     this.post = post
    }
   })
  }
 }
}

在导航完成前获取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在导航转入新的路由前获取数据。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组件的 beforeRouteEnter 守卫中获取数据,当数据获取成功后只调用 next 方法。

export default {
 data () {
  return {
   post: null,
   error: null
  }
 },
 beforeRouteEnter (to, from, next) {
  getPost(to.params.id, (err, post) => {
   next(vm => vm.setData(err, post))
  })
 },
 // 路由改变前,组件就已经渲染完了
 // 逻辑稍稍不同
 beforeRouteUpdate (to, from, next) {
  this.post = null
  getPost(to.params.id, (err, post) => {
   this.setData(err, post)
   next()
  })
 },
 methods: {
  setData (err, post) {
   if (err) {
    this.error = err.toString()
   } else {
    this.post = post
   }
  }
 }
}

在为后面的视图获取数据时,用户会停留在当前的界面,因此建议在数据获取期间,显示一些进度条或者别的指示。如果数据获取失败,同样有必要展示一些全局的错误提醒。

上面是我整理给大家的,希望今后会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文章:

Angular使用操作事件指令ng-click传多个参数示例

JavaScript代码实现txt文件的上传预览功能

Angularjs实现控制器之间通信方式实例总结

以上是vue-router相关基础知识及工作原理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本站声明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热AI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脱衣机

Video Face Swap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们完全免费的人工智能换脸工具轻松在任何视频中换脸!

热门文章

Rimworld Odyssey温度指南和Gravtech
1 个月前 By Jack chen
初学者的Rimworld指南:奥德赛
1 个月前 By Jack chen
PHP变量范围解释了
4 周前 By 百草
撰写PHP评论的提示
3 周前 By 百草
在PHP中评论代码
3 周前 By 百草

热工具

记事本++7.3.1

记事本++7.3.1

好用且免费的代码编辑器

SublimeText3汉化版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禅工作室 13.0.1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Dreamweaver CS6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热门话题

Laravel 教程
1604
29
PHP教程
1509
276
nohup的作用及原理解析 nohup的作用及原理解析 Mar 25, 2024 pm 03:24 PM

nohup的作用及原理解析在Unix和类Unix操作系统中,nohup是一个常用的命令,用于在后台运行命令,即便用户退出当前会话或关闭终端窗口,命令仍然能够继续执行。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解析nohup命令的作用和原理。一、nohup的作用后台运行命令:通过nohup命令,我们可以让需要长时间运行的命令在后台持续执行,而不受用户退出终端会话的影响。这在需要运行

深入理解MyBatis中的批量Insert实现原理 深入理解MyBatis中的批量Insert实现原理 Feb 21, 2024 pm 04:42 PM

MyBatis是一款流行的Java持久层框架,广泛应用于各种Java项目中。其中,批量插入是一个常见的操作,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库操作的性能。本文将深入探讨MyBatis中的批量Insert实现原理,并结合具体的代码示例进行详细解析。MyBatis中的批量Insert在MyBatis中,批量Insert操作通常使用动态SQL来实现。通过构建一条包含多个插入值的S

深度探讨Struts框架的原理与实践 深度探讨Struts框架的原理与实践 Feb 18, 2024 pm 06:10 PM

Struts框架的原理解析与实践探索Struts框架作为JavaWeb开发中常用的MVC框架,具有良好的设计模式和可扩展性,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中。本文将对Struts框架的原理进行解析,并结合实际代码示例进行探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框架。一、Struts框架的原理解析1.MVC架构Struts框架基于MVC(Model-View-Con

MyBatis分页插件原理详解 MyBatis分页插件原理详解 Feb 22, 2024 pm 03:42 PM

MyBatis是一个优秀的持久层框架,它支持基于XML和注解的方式操作数据库,简单易用,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插件机制。其中,分页插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插件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MyBatis分页插件的原理,并结合具体的代码示例进行说明。一、分页插件原理MyBatis本身并不提供原生的分页功能,但可以借助插件来实现分页查询。分页插件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拦截MyBatis

深度解析Linux chage命令的功能与工作原理 深度解析Linux chage命令的功能与工作原理 Feb 24, 2024 pm 03:48 PM

Linux系统中的chage命令是用来修改用户账号的密码失效日期的命令,也可以用来修改账号的最长和最短可用日期等。该命令在管理用户账号安全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用户密码的使用期限,增强系统的安全性。chage命令的使用方法:chage命令的基本语法为:chage[选项]用户名例如,要修改用户“testuser”的密码失效日期,可以使用以下命

深入探讨Linux RPM工具的作用和原理 深入探讨Linux RPM工具的作用和原理 Feb 23, 2024 pm 03:00 PM

Linux系统中的RPM(RedHatPackageManager)工具是一种用于安装、升级、卸载和管理系统软件包的强大工具。它是RedHatLinux系统中常用的软件包管理工具,也被许多其他Linux发行版采用。RPM工具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使得系统管理员和用户能够方便地管理系统上的软件包。通过RPM,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安装新的软件包,升级现有的软件

Astar质押原理、收益拆解、空投项目及策略 & 操作保姆级攻略 Astar质押原理、收益拆解、空投项目及策略 & 操作保姆级攻略 Jun 25, 2024 pm 07:09 PM

目录Astar Dapp 质押原理质押收益 拆解潜在空投项目:AlgemNeurolancheHealthreeAstar Degens DAOVeryLongSwap 质押策略 & 操作“AstarDapp质押”今年初已升级至V3版本,对质押收益规则做了不少调整。目前首个质押周期已结束,第二质押周期的“投票”子周期刚开始。要获取“额外奖励”收益,需把握此关键阶段(预计持续至6月26日,现余不到5天)。我将细致拆解Astar质押收益,

Golang实现继承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Golang实现继承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Jan 20, 2024 am 09:11 AM

Golang继承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式在Golang中,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的重要特性之一。通过继承,我们可以使用父类的属性和方法,从而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扩展性。本文将介绍Golang继承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并提供具体的代码示例。继承方法的基本原理在Golang中,继承是通过嵌入结构体的方式实现的。当一个结构体嵌入另一个结构体时,被嵌入的结构体就拥有了嵌

See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