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个模块,边写代码边写注释,完了之后发现注释比例接近50%了…… 关键是,这50%大多是文件、类、属性、方法前面的 JavaDoc,代码流程里面的注释其实不多。 我删掉了很多废话,但实在是删不动了。 求问,注释比例这么大,是不是程序设计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模块划分得过细?
闭关修行中......
好程式碼本身就是註釋,至於作者版本資訊之類的內容,根本就不該放在原始碼裡,話說版本控制系統不就是乾這個的麼? 能一行註解不要又能讓別人看懂的程式碼才是好程式碼。
PS. API的註解相當於介面文檔,這對公用函式庫來說當然是必要的,要不然沒人知道你的函式庫怎麼用。
PPS. 註解的目的在於解釋程式碼中無法明示的問題,例如舊版的兼容性、採用特殊做法/演算法原因等,沒有目的的註解除了降低程式碼質量,唯一的用處就是滿足領導制定的KPI了。
昨天剛看了華為的java程式規格裡面有說到這個問題:30%
不覺得註解要有一定比例,當你看不懂時,文件就是救命稻草,顯然是越多越好!
JavaDoc本身就非常有用的。
我聽過一句話,好的程式碼它本身就是註解。 程式碼如果寫得可讀性好,其實註解就沒那麼重要。
註解比例大不大和你的模組設計的合不合理沒有直接關係。 舉個例子你看看android Activity的註解和你的比較一下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frameworks/base/+/master/core/java/android/app/Activity. java
能讓人比較快的看懂就可以。你可以讓另外一個人看,自己在旁邊。那個人看不懂哪了,你就在那兒加個註釋。這樣比較合適。
註解要解釋的不是這段東西是幹嘛的,而是為什麼要這麼做。
使用註解本身沒有嚴格標準,重在表達意義,提高可讀性。
註解多少也成為判定程序好壞的標準了? 我覺得多少得看你的程式會給什麼樣的人讀.
註解也應該遵循80-20原則:
引用Knuth,電腦程式應該是寫給人看的,只是剛好可以被電腦執行罷了。從這一點出發,程式碼應該是主要的內容,而註釋就是類似腳註、備註,大多數情況下不看也不影響原文,關鍵的地方解釋背景、釋疑等。
所以不必關心比例。
好程式碼本身就是註釋,至於作者版本資訊之類的內容,根本就不該放在原始碼裡,話說版本控制系統不就是乾這個的麼?
能一行註解不要又能讓別人看懂的程式碼才是好程式碼。
PS. API的註解相當於介面文檔,這對公用函式庫來說當然是必要的,要不然沒人知道你的函式庫怎麼用。
PPS. 註解的目的在於解釋程式碼中無法明示的問題,例如舊版的兼容性、採用特殊做法/演算法原因等,沒有目的的註解除了降低程式碼質量,唯一的用處就是滿足領導制定的KPI了。
昨天剛看了華為的java程式規格裡面有說到這個問題:30%
不覺得註解要有一定比例,當你看不懂時,文件就是救命稻草,顯然是越多越好!
JavaDoc本身就非常有用的。
我聽過一句話,好的程式碼它本身就是註解。
程式碼如果寫得可讀性好,其實註解就沒那麼重要。
註解比例大不大和你的模組設計的合不合理沒有直接關係。
舉個例子你看看android Activity的註解和你的比較一下
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frameworks/base/+/master/core/java/android/app/Activity. java
能讓人比較快的看懂就可以。你可以讓另外一個人看,自己在旁邊。那個人看不懂哪了,你就在那兒加個註釋。這樣比較合適。
註解要解釋的不是這段東西是幹嘛的,而是為什麼要這麼做。
使用註解本身沒有嚴格標準,重在表達意義,提高可讀性。
註解多少也成為判定程序好壞的標準了? 我覺得多少得看你的程式會給什麼樣的人讀.
註解也應該遵循80-20原則:
引用Knuth,電腦程式應該是寫給人看的,只是剛好可以被電腦執行罷了。從這一點出發,程式碼應該是主要的內容,而註釋就是類似腳註、備註,大多數情況下不看也不影響原文,關鍵的地方解釋背景、釋疑等。
所以不必關心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