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國2800億美元「晶片法案」正式簽署,立即引發熱烈討論。資本市場給予強烈負面回應,主要晶片大廠股票紛紛大跌。
不過,無論是媒體或市場,焦點全在「晶片」上,大概都忽略了這個法案的全名叫做「晶片與科學法案」。
實際上,2800億美元中,給「晶片」的補貼加一起540多億,而剩下的2000多億,都給了「科學」。顯而易見,後者才是大頭。
關於補貼給晶片產業的540多億,這幾天大量文章已經分析得很透了,那麼支持「研究和創新」的2000多億巨款,都被誰拿走了呢?
依照眾議院科學委員會公佈的法案內容提要,主要是被政府部門和主要大型研究資助機構分掉了。
主要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能源部、商務部。
其中,拿的最多的兩家是NSF和能源部,未來5年內至少能獲得810億美元和679億美元,這還只是基本預算,如果算上額外追加,還能分別再多拿300多億美元。
相較之下,晶片補貼540多億美元的預算,頓時看起來就沒那麼多了。
法案剛剛落地,李飛飛參與創立的史丹佛大學HAI研究院就分析了法案中的錢具體去向,當然,他們的關注點不是晶片,而是AI。
此文主要分析「晶片與科學法案」對AI的影響,具體內容上,其實就是看看那些錢能分給和AI相關的研究和項目。
HAI分析認為,這些投資的大部分都與AI相關。
例如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會為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研究和開發提供動力,還有一些投資是專門針對AI的,並將法案中與AI有關的資助項目專門列了個表。
本次晶片法案對AI方面投資的項目還真不少,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展與人工智慧研發和勞動力發展相關的現有計畫。
該法案的Section 10232專門針對人工智慧,要求NIST主任“繼續支持人工智慧和數據科學的發展,並開展2020 年國家人工智慧倡議法案的活動”,這也是2021年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2021)的一部分。
這個Section 10232具體內容包括:
該法案還修改了NIST法案,允許NIST主任與其他私營部門和高等教育機構合作建立「虛擬試驗台」,用於「開發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系統,包括檢查可能導致此類系統故障、故障或攻擊的漏洞和條件的測試平台。
再來看看這次報告的分析機構-史丹佛大學以人為本AI研究院(HAI)。
該機構成立於2019年3月18日,由AI界的大牛李飛飛和前史丹佛大學教務長、哲學系教授John Etchemendy共同擔任研究院院長。
HAI由來自史丹佛大學7個學院的約200名教職員組成,匯集了電腦科學、神經生物學、經濟學、哲學等多學科研究人員,也聘請了谷歌前執行長Eric Schmidt等業界專家擔任顧問團隊成員。
致力於研究、指導和開發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加強與產業界(涉及技術、金融服務、衛生保健和製造業等)、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合作,透過人工智慧實現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史丹佛大學校長馬克‧泰西耶‧拉維涅在研究院揭幕論壇上致辭說,人工智慧在改善人類生活方面展現了巨大潛力,但同時也帶來許多潛在風險,HAI的成立旨在減少人工智慧的危害,更好地利用人工智慧提升人類生活品質。
李飛飛表示,「把倫理研究納入人工智慧研究和開發的基礎中去是當務之急」。
HAI的誕生來自三個簡單而有力的理念:人工智慧的發展應該以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為指導;人工智慧應該增強人類技能,而不是取代人類;人工智慧應該更多融入人類智慧的多樣性、差異性和深度。
她說,HAI試圖達成以下目標:在跨學科的研究合作方面取得突破;建構廣泛匯集全球思想的論壇;推進人工智慧教育和普及;影響政策並推動改變。
以上是史丹佛HAI研究院解讀:「晶片法案」撒錢2800億美元,AI產業能拿多少?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