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路3.0 > 主體

PC巨頭戴爾創辦人成比特幣「新多頭」?連發多條看好推文,早在10年前曾支持BTC支付

PHPz
發布: 2024-06-26 22:14:01
原創
481 人瀏覽過

後PC時代,戴爾以AI技術已再度翻紅。眼下,這家老牌PC廠商的掌舵者MichaelDell在早期採用比特幣後,似乎又將目光重新投向加密市場。數天前,MichaelDell發文稱“稀缺創造價值”,該推文吸引了“比特幣愛好者”MicroStrategy創始人MichaelSaylor的注意並回复稱“比特幣代表數字稀缺性”,隨後MichaelDell轉發了Saylor的回覆並配上CookieMonster餅乾怪獸吃比特幣餅乾的配圖。

PC巨頭戴爾創辦人成比特幣「新多頭」?連發多條看好推文,早在10年前曾支持BTC支付

不僅如此,Michael Dell還發起了發起一項關於「您認為技術的下一個重大 突破是什麼」的社區投票,選項包括量子計算、智能 人工智能、區塊鏈和太空科技,其中區塊鏈投票率超過智慧 AI最高。

PC巨頭戴爾創辦人成比特幣「新多頭」?連發多條看好推文,早在10年前曾支持BTC支付

作為全球最吸金的科技富豪之一,Michael Dell 淨資產達1200 億美元,其一舉一動都自帶流量和話題,其對比特幣的關注也立刻引起外界猜測,特別是全球持有比特幣的億萬富豪不在少數的情況下。其實早在十多年前,戴爾與微軟、PayPal 等巨頭均為比特幣早期採用者,是全球接受比特幣支付的電子商務企業之一。 2014 年7 月,當時年銷售接近600 億美元的戴爾在多次就比特幣惡意軟體警告後不久,發佈公告宣布與Coinbase 合作將接受比特幣作為付款方式,並為促進更多人使用比特幣支付,戴爾還推出了10% 的折扣活動。在該公告中,戴爾不僅介紹了比特幣的「有效降低支付處理成本」、「任何地方輕鬆進行」等優勢,還強調了其可進行比特幣直接支付,用戶只需在提交訂單時選擇比特幣付款後跳轉至Coinbase,並透過該平台帳戶或比特幣錢包進行支付即可,整個支付流程類似於如今的支付寶,而彼時透過Gyft、eGifter 和iTradeBTC 等比特幣禮品卡間接購買商品是主流選擇。

PC巨頭戴爾創辦人成比特幣「新多頭」?連發多條看好推文,早在10年前曾支持BTC支付

而該公告在談到「戴爾是否已經接受比特幣」時引用了Coindesk 的某篇相關報告作為回應,「雖然戴爾不是發燒友等級的品牌,但其確實為不同用戶提供了一系列搶眼產品,例如供設計師使用的大尺寸高階顯示器,以及供遊戲玩家使用的外星人筆記型電腦和電腦設備等。關鍵。該功能在推出不到一個月後,戴爾就收到了超 85 枚比特幣(當時價值約 5 萬美元)的支付訂單,並在此後將業務推廣至英國和加拿大。而在時隔三個月後,戴爾也成為比特幣礦業的知名資料中心供應商,與西雅圖的比特幣 ASIC 提供者就伺服器託管問題達成協議,將其一部分伺服器主機用於挖掘比特幣。戴爾的資訊長 Paul Walsh 也曾表示,戴爾對比特幣挖礦很了解。然而,由於市場需求低迷,戴爾也在 2017 年 10 月宣布停止比特幣支付。此後,Michael Dell 也很少公開提及比特幣,在 2021 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曾表示,不清楚比特幣價值,但區塊鏈可能被低估了。當被問及比特幣是否被高估或低估時,Dell 回覆「我不知道」。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戴爾最新財務報告顯示,其資產負債表上的流動資產達 345 億美元,其中包括 58.9 億美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但未公開持有任何比特幣。不過,加密領域卻常常出現著戴爾的身影。例如,2019 年,戴爾聯合IOTA、Linux 共同發起資料隱私專案Alvarium;2023 年2 月,戴爾加入Hedera 治理委員會,將透過運行自己的Hedera 節點,在Hedera 網路上為邊緣運算等高度去中心化的核心任務環境開發應用程式;2024 年1 月,去中心化雲端服務OORT 加入了戴爾的全球客戶忠誠度計劃,為戴爾的全球客戶提供獨特的去中心化資料儲存服務。另外,戴爾及Michael Dell 旗下的投資機構也參與了加密項目的投資,譬如2022 年3 月,提供NFT 市場等服務的體育商品巨頭Fanatics 宣布以270 億美元估值完成MSD Capital LP 等參投的15億美元融資;2024 年5 月,分散式GPU 雲端運算服務RunPod 宣布Dell Technologies Capital 領投了其2,0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儘管當前戴爾及Michael Dell 尚未公開大舉進軍加密領域,但其高調錶態也凸顯了圍繞比特幣的主流關注度正越來越高,而其對比特幣的公開看好,或許也暗示著已經在低調配置加密資產。

以上是PC巨頭戴爾創辦人成比特幣「新多頭」?連發多條看好推文,早在10年前曾支持BTC支付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來源:panewslab.com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門教學
更多>
最新下載
更多>
網站特效
網站源碼
網站素材
前端模板
關於我們 免責聲明 Sitemap
PHP中文網:公益線上PHP培訓,幫助PHP學習者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