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lMySQL查询
许多WEB应用程序内部通常重复运行带不同自变量的相同数据库查询,或以全有或全无块的形式执行一组相关查询。要满足这些要求,大多数数据库系统(包括MySQL)支持预编译查询与事务,多数脚本语言(如PHP和Perl)也拥有内置函数访问这些数据库特性。然而,上述两项特性是MySQL的新功能,因此给那些以前没有见过它们的开发者制造了一些麻烦。
本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文章讨论了支持MySQL事务和预编译查询的Perl DBI函数,并对其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进行说明。
预编译查询
在数据库中执行批量上传时,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SQL查询,这些查询仅在提交给INSERT命令的参数上有所不同。在这些情况下,应用所谓的预编译查询是一种常用的优化方法,它为查询建立一个模板,然后再向模板中导入不同的必要值,从而减少了数据库消耗。如果使用得当,这个特性能够显著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为说明这一点,我们以一个二域表格为例,如下面的列表A所示:
<ccid_code></ccid_code>mysql> SELECT * FROM users; +-------+--------+ | fname | lname| +----------------+ | Joe| Blow| +-------+--------+ 1 row in set (0.09 sec) Copy after login |
列表A
现在,假设我需要通过INSERT查询向这个表格中输入一组新记录。很明显,每次运行时,查询的格式保持不变,只有输入的值发生变化。要完成这一操作,最佳方法是为INSERT查询建立一个内置DBI“占位符”的模板,然后在每次运行时用实际值来代替占位符。如列表B所示:
<ccid_code></ccid_code>#!/usr/bin/perl use DBI; # create database connection my $dbh = DBI->connect("DBI:mysql:database=somedb; host=localhost", "user", "pass", {'RaiseError' => 1}); # prepare template query my $sth = $dbh->prepare ("INSERT INTO users (fname, lname) VALUES (?, ?)"); # execute query with first set of parameters $sth->execute('John', 'Doe'); # execute query with second set of parameters $sth->execute('Jane', 'Low'); # close connection $dbh->disconnect(); Copy after login |
列表B
建立并执行一个带Perl DBI预编译SQL查询共分四个简单的步骤:
首先调用connect()方法初始化一个数据库句柄。这个方法以一个字符串为连接参数,这个字符串中包括数据库类型(”mysql”)、主机名称(”localhost”)和数据库名称(”somedb”);并向connect()方法提供用户名(”user”)和密码(”pass”)作为第二和第三自变量。
调用prepare()函数建立SQL查询模板。prepare()中用到的问号为代替实际值的占位符。
调用execute()方法向查询预编译模板中输入实际数据值,把它提交给占位符代替的自变量。注意,这里自变量的顺序十分重要,在上一步中必须为每个占位符定义一个自变量。每次通过一组不同的自变量调用execute()方法,就用相应的值执行一次INSERT查询。
调用disconnect()方法结束会话。
从一个外部文件中批量插入数据,是上述查询的典型应用。这时,首先调用prepare()方法,然后应用一个循环从文件中读入数据,每运行一次循环,即调用execute()方法在数据库中插入一组值。
事务
事务支持是MySQL的另外一项重要的新特性。简单来说,事务就是一个以全有或全无方式执行的SQL语句块(因为这些语句彼此相互依赖)。事务中的所有语句必须全部成功执行,事务才能成功完成;如果有任何一个语句出现错误,系统就会“退回”到原始状态,以避免数据连接/破坏问题。
在两个银行账户间转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数据库中,转账过程包括二个步骤:首先,从源账户余额中提取转账金额,然后将其存入目标账户的余额中。如果第二步发生错误,那么第一步必须倒退到一个前面的“快照”,以避免余额失衡。大部分数据库(包括MySQL)通过一组命令完成这种转账过程。
START TRANSACTION命令标记一个新事务块开始,接着执行一系列SQL命令。
COMMIT命令标记一个事务块结束,表示在事务中发生的所有变化应被“提交”或永久化。
ROLLBACK命令标记一个事务块结束,并表示事务中发生的所有变化必须被撤销。
为说明它的实际应用,我们以一个存储用户账户的表格为例,如列表C所示:
<ccid_code></ccid_code>mysql> SELECT * FROM accounts; +----+------------+---------+ | id | label| balance | +----+------------+---------+ |1 | Savings #1 |1000 | |2 | Current #1 |2000 | |3 | Current #2 |3000 | +----+------------+---------+ 3 rows in set (0.34 sec) Copy after login |
列表C
现在,假设我要转账400美元。实际的“事务”通过两个UPDATE语句来执行,一个语句将转账金额从源账户中取出,另一语句将其存入目标账户。如果我只是在账户间进行转账,那么整个过程中,所有账户的总余额(00)应一直保持不变。以下是完成转账的DBI代码(列表D):
<ccid_code></ccid_code>#!/usr/bin/perl use DBI; # create database connection my $dbh = DBI->connect ("DBI:mysql:database=somedb;host=localhost", "user", "pass", {'RaiseError' => 1, 'AutoCommit' => 0}); # trap errors using eval{} eval { # debit account #1 $dbh->do("UPDATE accounts SET balance = balance-400 WHERE id=1"); # credit account #2 $dbh->do("UPDATE accounts SET balance = balance+400 WHERE id=2"); # no errors so far # commit changes $dbh->commit(); }; # any errors # rollback if ($@) { print "Transaction aborted: $@"; $dbh->rollback(); } # close connection $dbh->disconnect(); Copy after login |
列表D
在Perl中执行一个事务共有四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关闭数据库“自动提交”。(本质上说,自动提交意味着系统保存你所做的变化。)这一步很重要,因为你只应在确定所有的事务“单元”成功完成后,才保存发生的变化。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在调用connect()方法时将AutoCommit选项设为0,完成关闭操作。
下一步,以普通方式执行INSERT、UPDATE和/或DELETE查询,但将这些查询包含在一个eval{}块中。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如果发生错误,程序会在块以外中断,事务就不会被提交。如果一切正常,发生的变化将在事务块中的所有查询执行后,通过调用commit()提交给数据库。
如果在执行事务块中任何一个语句时出现错误,程序将在eval{}块外中断,并继续执行后面的代码。这些代码首先打印一段错误信息,然后通过rollback()函数将数据库退回到事务前的状态。注意,一旦调用这个函数,事务即无法逆转。
调用disconnect()方法结束会话。
如你所见,用Perl和MySQL执行事务模型能够使MySQL数据库在遇到查询执行错误时更加稳定。但是,在新开始着手用这些新特性重写代码前,必须注意,它们实际上增加了系统的性能消耗;因此,在执行它们之前,最好进行一下成本效益分析。